中欧电动车贸易战
最近中国和欧盟之间一直都不怎么太平,而要说火药味最浓的地方,那莫过于电动车市场了。
欧盟委员会突然祭出反补贴税,可谓是让中国的电动车企业措手不及。
本来想着靠着性价比优势在欧洲市场大展拳脚,现在好了,还没站稳脚跟就要面临被“围剿”的风险。
更让人玩味的是,面对欧盟的步步紧逼,中国企业内部竟然出现了“叛徒”?
根据了解,有些企业为了自保,已经偷偷摸摸地跑去跟欧盟私下谈判,想要通过“价格承诺”换取一定的生存空间。
好家伙,这一波操作,直接让中国商务部火了。
在10月12日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发言人罕见地用了“严正警告”四个字,敲打那些“胳膊肘往外拐”的企业。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在国际贸易谈判这种“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内部不团结,就等于把自己的软肋暴露给了对手。
那么,这场中欧电动车贸易战究竟是怎么打响的?在中国企业里,又是谁在关键时刻掉了链子?
电动车江湖风云突变
这几年全球汽车市场最火的话题,当属电动化了。
在这场新能源革命中,中国车企凭借着敏锐的嗅觉和强大的执行力,硬是杀出了一条血路,成为了全球电动车市场的“领头羊”。
这样说大家别不信,数据应该是最有说服力的了吧。
单拿2022年来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生产量达到了705.8万辆,销售量为688.7万辆,分别比上一年增长了96.9%和93.4%。这是中国连续第八年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保持第一。
这一数据什么概念?简单来说,就是现在全球每卖出两辆电动车,差不多就有一辆是中国制造的。
而中国电动车的快速发展,也让欧洲的老牌汽车厂商感受到了很大的压力。
在如今的新能源车时代,欧洲车企过去的燃油车技术优势几乎不再管用了。
再加上中国电动车在价格、性能、智能化等方面的优势,欧洲车企的市场份额被不断挤压,日子越来越不好过。
在这种情况下,自家“孩子”被欺负了,欧盟这个“家长”肯定坐不住了。
所以在2024年10月4日,欧盟委员会决定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17%到36.3%的反补贴税,计划从10月31日起实施。
欧盟认为,中国电动车因为有政府补贴和完善的供应链,在欧洲卖得特别便宜,这对欧洲的汽车制造商来说不公平。
归根结底,他们就是觉得中国电动车价格实惠,性价比太高,抢了他们的市场。
中欧谈判陷入僵局
面对欧盟的“反倾销”大棒,中国政府并没有选择硬碰硬,而是试图通过谈判来解决问题。
毕竟,中欧之间每年的贸易额高达数千亿美元,谁也不想把事情闹僵。
据路透社报道,中方在谈判中表示,中国电动车企业愿意在欧洲市场上保证售价不低于3万欧元,并希望通过这些来让欧盟取消反补贴税。
这个提议听起来似乎很有诚意,毕竟,如果真的按照这个价格来卖,中国电动车的价格优势将被大大削弱。
不过,对于这个提议欧盟并没有接受中方的提议,而是直接拒绝了。
因为欧盟认为,即使中国电动车售价不低于3万欧元,但仍然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欧洲车企还是难以与其竞争。
说白了,他们就是觉得中国电动车“便宜”是刻在骨子里的,就算涨价也还是比欧洲车便宜。
就这样,中欧双方在价格问题上陷入僵持,谈判一度陷入僵局。
这个时候,欧盟祭出了大招,他们开始私下联系一些中国的电动车企业,希望通过单独谈判来打破中国企业的团结。
欧盟的算盘打得很精:与其跟中国政府这个“硬骨头”死磕,不如先从企业下手,各个击破。
他们认为,只要能拉拢一部分中国企业“叛变”,就能在谈判中占据主动,迫使中国政府做出更多让步。
而面对欧盟的“分化瓦解”策略,中国商务部反应迅速,在10月12日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发言人公开批评了那些私下与欧盟接触的中国企业,并向整个行业发出了“严正警告”。
商务部的发言人还表示,我们一直在诚心诚意地和欧洲方面沟通,但欧方不仅坚持要和中国整体谈,还开始单独找一些中国企业谈价格承诺的事情。
其实中方谈判的大门始终是敞开的,我们也希望欧方能够与中方相向而行,通过对话协商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同时我们还希望有关企业能够从大局出发,维护中国企业的整体利益,不要做损害中方利益的事情。
虽然说商务部没有点名批评哪些企业在“搞小动作”,但从发言人的表态中不难看出,中国政府对这种“临阵脱逃”的行为非常不满。
那么,究竟又是哪些企业在“顶风作案”呢?
根据业内人士透露,一些已经进入欧洲市场,并且有一定市场份额的中国电动车企业,是欧盟“重点关照”的对象。
对于这些企业来说,被欧盟征收高额反补贴税,意味着产品价格上涨,竞争力下降,甚至可能失去欧洲市场。
面对巨大的压力,有些企业就开始有了歪心思,甚至想要通过“价格承诺”来得到欧盟的让步。
这种“自私自利”的行为,自然也就引来了商务部的“敲打”。
商务部的警告,既是对那些私下行动的企业的批评,也是对整个行业的提醒:在面对外部压力时,要保持团结,相信政府的谈判能力,不要为了眼前利益而损害长远利益。
背后的算计
欧盟为什么要在中欧电动车贸易谈判中使出“分化瓦解”这种招数?难道只是为了护着欧洲的汽车厂商吗?
事实上,欧盟的野心远不止于此,他们真正想要的是在未来全球电动车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而中国,就是他们最大的竞争对手。
大家都知道,欧洲作为全球汽车工业的大本营,汇聚了奔驰、宝马、奥迪和大众等一众世界级的汽车品牌。
然而,在电动化浪潮的冲击下,欧洲传统车企的优势正在逐渐丧失,而中国车企则凭借着强大的产业链优势和成本优势,迅速崛起,成为了全球电动车市场的“新贵”。
这种此消彼长的态势,让欧盟感到深深的危机感。
他们意识到,如果不能及时遏制中国电动车的崛起,未来全球电动车市场的主导权很可能会落入中国手中。
为了遏制中国电动车产业的发展,欧盟真是费尽心思。
除了对中国电动车征收高额反补贴税外,欧盟还计划投入巨资扶持本土电动车产业的发展,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为欧洲车企“保驾护航”。
在这样的背景下,欧盟对中国电动车企业采取“分化瓦解”策略,也就不难理解了,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减少中国在谈判中的影响力。
如果每个中国企业都单独与欧盟谈判,中国就失去了统一战线,很难为整个行业争取到最有利的条件。
那么在这个时候,欧盟就可以利用各个击破的策略,迫使中国企业做出更多让步,最终达到自己的目的,同时还能获取更多关于中国电动车产业的信息。
通过与个别企业单独谈判,欧盟可以了解到中国电动车的成本结构、技术水平、市场策略等关键信息,这些信息将有助于欧盟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打压中国电动车产业的发展。
除了这些以外,欧盟还想通过这种方式,在中国企业之间制造矛盾,瓦解中国电动车产业的凝聚力。
如果一些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选择与欧盟合作,甚至出卖其他中国企业的利益,那么中国电动车产业的整体利益就会受到损害,最终将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
不管怎么说,欧盟的“分化瓦解”策略,是一招“阳谋”,也是一招“毒计”。
面对欧盟的步步紧逼,中国企业一定要认清当前的形势,团结一致,坚决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中国企业在面对各种挑战时,也要善于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权益,坚决抵制任何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
结语:
中欧在电动车贸易上的争端,反映出了全球贸易格局的变化。
现在全球化越来越深入,没有哪个国家能独自搞好自己的事,大家只有合作共赢,才是最好的选择。
中国和欧盟都是世界经济的大玩家,双方在经济、科技和文化等方面有很多共同的利益。
双方应该携手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世界经济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中欧电动车贸易争端,也是一次警示,在现在的国际竞争环境下,中国企业要想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就必须不断增强自己的实力。
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欧经贸关系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更好的发展,为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增长注入动力。
信息来源:
环球网——《“单独谈判”干扰中欧电动汽车磋商,专家:部分企业与欧盟应克制单独接触冲动》2024年10月14日
观察者网——《不低于3万欧也不行,中国电车入欧要设多高价格?》2024年10月9日
直播闻——《陈冰:中欧电动车企大战,将愈演愈烈》2024-10-15
滨州网警——《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居全球第一》2023-03-06
央视新闻——《欧盟委员会向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反补贴税提议获通过》2024-10-04
金融界——《欧盟曾拒绝中国提出电动车最低售价三万欧元的建议》2024-10-09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