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临死前面目狰狞,一直大喊“河车丸”,河车丸到底是啥?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国历史上因为肾脏病去世的名人并不少。如戊戌变法领袖之一的梁启超、北洋新军的创始人袁世凯、大艺术家徐悲鸿和知名作家史铁生就都在其列。

“末代皇帝”溥仪也是其一。

溥仪晚年的身体并不康健。1964年,他就开始出现了尿血的现象,之后病情越来越严重,最终被医生确诊为肾癌。

1967年,溥仪因肾病在北京去世,死时不过61岁。

据说,溥仪临死前面目狰狞,一直大喊“河车丸”。

果真有这事吗?“河车丸”又是什么?

从皇帝到平民

溥仪是大清帝国最后一位皇帝。他是在1924年11月5日的下午被驱逐出紫禁城,也是那一天被“永远废除皇帝尊号”。

那时的溥仪并没有做好当平民的准备,相反,他有复辟的梦想,并且因为这个“梦想”被日本人趁虚而入,相信他们能够帮助他重新坐上帝位,却反过来成为他们操纵的一个傀儡,给中国革命带来了不小的阻碍。

“天真”的溥仪也是在那个时候意识到自己落入了日本人的圈套。

等到1945年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溥仪也迎来了人身上的解脱。

后来他还作为证人,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控诉了日本军国主义的罪行,一定程度揭开了日本人想要掩盖的罪恶行径。

这也是溥仪企图“将功赎罪”的一个表现。

溥仪自知自己的罪责,起初就有过逃跑的心思。

但他在奉天机场被苏联红军当场抓获,后被关押在了苏联,受到了严密看管,自然只能歇了心思。

等到1950年被引渡回国后,溥仪还在抚顺战犯管理所进行了劳动改造,一直到1959年国家颁布战犯特赦令,溥仪才作为第一批被特赦的人员恢复了人身自由,并且得到了新中国公民的身份。

新中国摒弃前嫌,对溥仪多有关心。为帮助溥仪适应公民生活,帮助其谋生,国家还特别安排他进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下属的植物园工作,让他“端起了铁饭碗”。

之后,考虑到他过去的身份、经历和特长,国家还对他的工作进行了适当的调整,让他到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当了资料专员,到中央文史馆当了馆员。

1962年,溥仪还经人介绍,结识了朝外关厢医院的护士李淑贤,与她组建了新的家庭。

尽管更多人认为,溥仪是出于生活照顾上的需要才和李淑贤结婚,但他的确有自由选择配偶的权利,李淑贤也有。这点并不应该受到质疑。

患病却遭误诊

溥仪是在1962年5月的中旬,也即他与李淑贤结婚的两周后,开始有了轻微的尿血现象。

当时,他在李淑贤的陪同下到了人民医院求医,医生并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只是给他注射了维生素K止血。

比起西医,溥仪其实更相信中医。

因此,到人民医院“一天游”后,在溥仪的要求下,夫妻俩还去了海军医院找了一位老中医诊察,后者判定他这是“膀胱热”,给他开了三剂中药。溥仪喝完果然止住了血。

溥仪满心以为自己已经痊愈,但其实,两位医生都没有发现他的体内已经出现了癌细胞。

1963年一整年里,溥仪的身体都变得很是虚弱,常常发烧、感冒,就是因为他体内潜伏有癌细胞。

溥仪和李淑贤都没有往坏处想。这是因为溥仪虽然感冒、发烧的次数多了些,但他精神一直不错,1964年更是两次赴外地参观,到了西北和中原,游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

当时同去的还有李淑贤,更为年轻的她反而是精力不济的一方,在参观中常常掉队,为此她还几次夸赞溥仪身体比她好。

溥仪再次出现尿血的情况,就是在结束第二次参观回到北京后。

当时已经是1964年的8月底,溥仪说着:“离开几个月,还怪想的”,很快回到植物园上班。

但第二天他就突然反悔,告诉疑惑不已的李淑贤:“我又尿血了”。

李淑贤很快带着他去人民医院做了检查,医生诊断他患了“前列腺炎”,治疗方法依旧是注射维生素K止血。

显然,医生没有往癌症的方向考虑,没有给溥仪做尿培养,也就没能发现溥仪已经有了癌变。

两个月下来,溥仪的病情非但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糟糕,11月时,他已经到了要住院的地步。

溥仪迎来治疗上的转机,避免被继续误诊,就是住院不久后。

当时,周总理要会见一个国家的贵宾,邀请溥仪出席陪同,就得知了溥仪住院的消息。

周总理对此十分重视,他认为尿血绝不是一般的疾病,应该请专家会诊,特别交代了全国政协秘书处的申伯纯秘书长,要他跟进这一件事情。

有周总理亲自过问,当天晚上,溥仪的病房就迎来了当时著名的泌尿科专家、外科专家和肿瘤科专家。

他们意识到溥仪已经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健康问题,却一时间没能发现病灶,只对他展开长时间的观察和会诊。

期间溥仪数次出院,又数次住院。

1965年3月,当他再度住进人民医院,这一次,医生透过膀胱镜观察,在他身上发现了两个疑似是恶性的乳头状小瘤子。

周总理得知后,立刻安排溥仪转院。溥仪也就住进了医疗条件更好的协和医院的高干病房。

在协和医院,溥仪接受了火疗手术,烧掉了两个膀胱瘤。

溥仪以为自己的健康问题得到了根治,很是高兴,还把做手术的这一天称作“难忘的日子”,很快就回到单位,高高兴兴地参加了文史专员的学习。

病重提起“河车丸”

事实证明,溥仪高兴得太早。出院不过10天,他竟再度出现尿血现象,不得不重新住院,接受新一轮全面检查。也是在这一次检查中,溥仪彻底查清了病源。

当时医生已经发现他患上了双侧肾脏性癌瘤,但为了不增加病人的精神负担,对他讲述病情时多有保留。

溥仪经历了一次摘除肿瘤手术,一次切除阑尾手术,第二次手术后甚至陷入了昏迷状态。

李淑贤后来描述为“口里不断吐出黑紫色的沫子”,“使他纠缠在深深的痛苦中”。其实,当时溥仪就是因为尿毒症并发,病情更加恶化。

在中央领导的过问下,很多名医赶来为溥仪治疗。

可惜的是,经历过多次放射治疗,溥仪依旧病势沉重,1966年的春节还是在医院中度过的。

西医的治疗并没有很明显的成效。溥仪对中医有兴趣,更倾向于中、西医结合治疗,1966年3月之后,还经常隔几天就去中医研究院肿瘤科诊治开方。

不过,溥仪的病情还是不断恶化,1967年10月,他的生命已经进入了倒计时。

当时溥仪心力衰竭,病弱不堪,已经失去了说话的力气。因此网传溥仪临死前大喊“河车丸”其实并没有依据。

溥仪当时并不具备大喊的条件,相反,他想要和妻子李淑贤,和医生等人沟通都必须借助写字。

一个2寸半长、2寸宽的小笔记本和一个3寸笔管就是他与外界沟通的唯二“法宝”。

至于“河车丸”一说,其实和溥仪病逝11天前,1967年10月6日,他给李淑贤写的一张便条有关。

溥仪通过留言的方式,言明自己感到气虚,要“小妹”李淑贤来医院的时候“千万把东西带来”,让他“今天晚上服用”。

不少人都认为这里提到的“东西”就是“河车丸”。

“河车丸”其实是一种传统中药,被认为可以“治疗脾肾双亏引起的消瘦等症”。在一些明代、清代宫廷的医案里都可以找到它的存在。

有记载显示,明代宫廷河车丸是以1具紫河车、37克人参和18克白茯苓、75克干山药为原料制作而成,成品为“如梧桐子大”的药丸,一般而言,需要每日服用1至2次,每次服用30至50丸。

在清代宫廷医案里,虽没有明确记载溥仪服用过河车丸,但和溥仪一样容易感冒,经常患肠胃病的光绪皇帝却有长期服用补脾、补肾中药的记录,如“补者若人参紫河车之类,应有尽有,可谓无法不备矣”。

想见,正是因为有皇室成员尤其是皇帝服用河车丸的先例,在溥仪患有肾病又经手术、放射治疗无果后,众人更倾向于他长期服用并依赖河车丸。

尤其是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曾提到自己因为太监、宫女照顾不当,早早就在身体上有了损伤。

当时尚在宫廷里的他更有可能服用河车丸等补药。

毕竟从中医的角度,这种药丸能够起到一定的舒缓和调理作用,在没有更有效的治疗方法的情况下,也只能“聊以慰藉”。

参考文献:

江天主编. 《清逊帝宣统 下》 2004

张问渠,张昱著. 《名老中医谈养生延寿》 2011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蜜桃国产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溥仪临死前面目狰狞,一直大喊“河车丸”,河车丸到底是啥?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