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尔预判太准!俄乌冲突最大输家出炉,不是俄罗斯不是美国!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导语

不久前,欧洲陷入了一场严重的能源危机。

而这场危机的根源与一条名为“北溪2号”的天然气管道密切相关。

该管道在建的时候就引来了许多国家的异议,但德国希望凭借这条管道不仅可以获得 cheaper 的天然气,同时还可以将其做为一个 bargaining chip 来与美国谈判。

然而就在这条管道即将完工,然而却被美国的总统 Biden 强烈反对,采取各种手段阻挠其建筑最终德国无奈之下只能放弃这条天然气管道。

“北溪2号”造成能源危机。

而这条管道的停建也就意味着德国将失去一个极其重要的能源来源。

然而不久之后,这条管道就发生了严重的泄漏事故,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其实美国之所以阻止这条管道的建设其实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

因为这条管道的建成将意味着俄罗斯的天物气将不会直接由美国进行运输,而是通过这条管道直接运输到欧洲。

而这样一来,美国的天然气出口就将面临非常大的危机。

因为不管是英国还是英国的东南角的这些国家,都是美国天然气的主要进口国。

但是一旦“北溪2号”建成,那么这些国家就将转向俄罗斯更 cheap 的天然气。

或者可以说“北溪2号”建成将严重危害美国的利益,因此美国才会竭尽所能阻止德国建成这条天然气管道。

然而美国的阻挠终究还是未能阻止德国建成这条管道,而这一度让德国非常感激。

然而当地俄罗斯发生的冲突让各国都站在了不同的战线,也让德国一时无法决定该站在哪一线。

然而最终德国还是站在了西方一方。

但是这条管道的停建对德国的影响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逐渐显现。

而且这种影响并不是当时无法预料的,当时担任德国总理的默克尔就曾预测到这一影响。

默克尔警告新政府要谨慎行事,不仅因为这项工程的长期投资和规划,还因为当今这个时代需要对全球等级进行重新排序。

默克尔非常清楚“北溪2号”建设将对整个欧盟带来深远的影响。

而且这条管道一旦建成将使德国能够以更低廉的价格进口到更高质量的天然气,但如果这项工程受阻,德国的天然气供应将会受到影响,并且很有可能会变得昂贵而且不稳定。

然而无论是新政府还是其他国家都没有想到这条管道停建后会造成如此严重的能源危机,甚至对整个欧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天然气价格的暴涨。

自从“北溪2号”停止建设后,德国严重依赖俄罗斯的天然气供应,而欧洲大部分国家的天然气供应也都来自于俄罗斯。

因此他们的命运也紧紧和德国相连。

而且欧洲国家各个紧急应对,试图从各个方向进行自救,然而效果甚微,仍旧无法翻身。

由于德国的天然气供应减半,使得本来就紧张的天然气供应量更加雪上加霜。

而且更为可怕的是天然气的价格暴涨。

甚至一家锅炉制造商的首席执行官表示:“价格已经涨到难以想象的地步,如果我们不按照新的价格和客户进行交易,他们将无法再享受到供暖,这价格实在令人难以承受。”

不仅如此,许多家庭也面临着无法取暖的窘况,为了节省开支,他们不得不忍着寒风凛冽的冬日不取暖。

甚至有老年家庭为了取暖只能装修房屋,这让人感到心痛不已。

更为惨烈的是许多工厂甚至因为无法承受高昂的天然气成本而关停。

这种高昂的能源成本不仅会被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更多的是影响到工业生产。

而这种后果将会是深远的,因为一旦工厂关停,供应链受影响,那么产品也无法交付,最终会影响整个经济的发展。

那么各国又做出了怎样的应对措施呢?

德国虽然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是因为时间有限,他们的措施也比其他国家快。

而且德国还希望凭借火电和风电进行支撑,但前期的 coal exit 计划令他们备受摧残。

最终由于天然气紧张,德国不得不重新启用核电,甚至在冬天也不得不让风电为州发电有功。

然而德国的所做的一切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为德国所建筑的核电和风力电厂都是在数年前就已经建好的设备,因此并不能很快的投入使用。

而且德国还曾表示要从非洲进口液化天然气,但是由于非洲同样面临天然气供应不足的问题。

因此德国的这种想法显然不太现实。

所以对于目前德国的状况只能说危机自食。

谁是最大获益者?

除了德国的危机日益严重外,整个欧洲都陷入了巨大的危机之中。

不仅无法获得天然气,有的国家甚至为了降低天然气的开支,甚至还降低了国内的核电的阀值。

因此冬季很可能会出现大量的缺电,甚至短期内出现很大的电力缺口。

但是延长核电运营的时间又会面临巨大的条件限制。

不排除在核电问题上出现短时间内的停电。

更为可怕的是由于天然气的价格已经涨到天价,所以天然气的价格可能会出现暴涨的趋势,最终甚至可能会出现天然气短缺。

因此欧洲全面陷入能源危机的情况下,只有一部分国家选择对外求助,而剩下的国家则会就此葬送。然而科学家也表示,目前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而且即使在未来,投资可再生能源也不是一条既定的道路。

因为清洁能源的发电过程原本就存在着不稳定性,因此一旦天气条件不适合,那么就会影响发电量。

即使投资了可再生能源项目,如果不够充足,也会陷入新的危机。

因此欧洲现在面临着“能源三难”的局面。

首先是依赖俄罗斯的能源,由于受到制裁,俄罗斯将不会继续对欧洲提供能源,于是只得转向中国。

但是这对于中国而言并不划算。

因为中国有自己的煤炭能源储备,然而德国一遇到危机就希望中国对其提供帮助,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其次就是本国生产能源。

欧洲本土有许多的煤矿,但是由于环保政策规定,许多煤矿不再使用。

但是在能源危机面前,这些煤矿需要再次开放。

这就导致许多人认为他们的健康要为能源危机埋单。

最终就是购买能源。

为了从其他国家购买能源,其他国家当然会趁机抬高价格。

例如M国,不仅向欧洲出售LNG,并且还对外出售军火。

因此M国的商人们纷纷寄希望于现在的危机要赚上一笔。

因此欧洲现在面临着三难的局面,无论是选择哪个方案都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结语

为了缓解危机,许多国家也出台了各种政策。

例如英国就计划将冬季采暖的阀值提高2度。

还计划将采暖和热水的使用时间限制在8点到10点。

甚至有人为了拯救经济将牛奶和鸡蛋的补贴取消,以此来补贴其他项目。

无论是哪个方案都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因此欧洲现在面临着重大的挑战,一方面是出于环保方针的限制,另一方面是外部因素使其面临巨大的能源危机。

因此欧洲的外交战略需要重新进行调整,以确保其能源安全,以便在未来避免再次陷入这样的困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蜜桃国产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默克尔预判太准!俄乌冲突最大输家出炉,不是俄罗斯不是美国!
Scroll to top